很明顯,吃完鹹的就要喝點甜的,吃完正餐就要配點心,這樣才對!
很久之前就耳聞花蓮「廟口紅茶」的紅茶是鋼管紅茶(還有鋼管酸梅汁、鋼管杏仁茶),說什麼都得去見識一下;結果,這回去花蓮,我們總共去了三次廟口紅茶。因為它24小時營業,因為它交通方便,當然,更重要的是,因為它東西都挺不錯。
第一天下午去了一趟,買了杯紅茶,口味就是順口、偏甜;要說有多特別,我想都特別不過店裡聳立的那4 根鋼管。是的,廟口紅茶的紅茶,是打開鋼管上的水龍頭,然後就流出來了;那4 根鋼管很引人注目,因為飲料是在樓上煮,直接透過鋼管引到1樓,方便得很。
結果,第一天晚上要回民宿前,又跑去廟口紅茶報到,沒辦法,民宿位於入夜後就格外荒涼的七星潭,還是囤積點食物回去比較實在。入夜的廟口紅茶,古早味更濃郁,斜對角的城隍廟昏黄,躲藏在小巷裡的廟口紅茶卻比白天更熱鬧。因為我依稀記得花生湯也不錯,於是晚上點了一杯花生湯、一杯奶茶。
回到民宿,坐在外頭的木頭桌椅邊聊天邊吃。哎,這花生湯果然好喝,香氣濃郁,可是...料好稀喔,我對於這杯沒什麼料可是又真的還蠻好喝的花生湯感到大惑不解,通常花生湯好喝就是又香又濃(又肥),廟口紅茶的花生湯,味道夠,花生也鬆軟好吃,偏偏就是很稀...奶茶就很正常,正常的意思就是...嗯,就是奶茶。
第二天晚上,我們吃完蚵仔煎,決定三訪廟口。出門覓食前跟柚子民宿老闆娘聊到廟口,我們同仇敵愾花生湯好喝卻料少,老闆娘說她剛來花蓮時,花生湯的料可是多的哩!不曉得為什麼愈來愈少、愈來愈少。所以,老闆娘就改喝紅豆湯,她說這紅豆湯好吃且料多,於是我們三訪廟口帶回紅豆湯一份、紅茶一杯,以及一個大西點。
老闆娘所言不虛。紅豆湯真的料好實在!那個料,至少是花生湯的三倍以上吧!外表完整、粒粒飽滿的紅豆,入口即化,非常之美妙;至於大西點,就是,小西點的放大版...就是那種小時候常吃的糕餅啊!(抱頭不知如何形容是好)。
事實上,廟口紅茶賣的東西包山包海,除了紅茶豆漿杏仁茶花生湯紅豆湯酸梅汁諸如此類的甜湯之外,還有大西點兩相好之類的糕點,當然也有蛋餅蘿蔔糕三明治的早餐宵夜良伴,口味據說都不錯,不過這回我連愛吃的蛋餅都沒機會下手,只能拼命喝甜湯,就留待下回再戰!
其實,我這篇本來是要把花蓮的甜品一網打盡,但一不小心廟口紅茶就落落長,只好獨立成篇。
那就乾脆多寫一點。
還沒去花蓮前,就一直想不透為何花蓮有不少營業時間很特別的店,例如24小時營業的廟口紅茶、公正包子,或是開店時間很詭異的江媽媽鹹酥雞(晚上11點賣到凌晨三點半,而且這次我們還沒找到!),刻板印象中的花蓮,不是沒什麼夜生活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嗎?
而且,其實像廟口紅茶這樣的店,我們穿梭大街小巷時,也看到兩三間風格很像的店,例如距離廟口紅茶不遠的「黎明紅茶」,還有這次沒去成的「明心紅茶」,就是古早店面賣著各式各樣古早甜品。可是我們幾次經過黎明紅茶,都沒有人啊!沒有觀光客,沒有在地人,只有顧店的阿伯,是真的有差這麼多嗎?
唯一想得到的推論是,鋼管很重要。(好爛的推論)。
說實話,廟口紅茶給我的感覺,就是「上學途中會經過,然後停下來買個早餐或點心的店」。無論店面、賣相或是口味,都是小時候記憶裡的樣子。或許,人們遠比想像中還要念舊,深藏記憶裡的滋味總是最美。關於味道、關於字句、關於畫面、關於音樂的零落碎片,拼湊成自己的樣子;然後不自覺地在某個角落停步,小心確認、仔細比對現實與記憶間的距離有多遙遠。。。所以我們才不斷往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