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時興起,憑著微薄的記憶,騎進彎彎曲曲的小巷,
應該是這一帶吧?
心裡有點忐忑,不確定禮拜天店家會不會休息,
不過看到前方有兩三個人在排隊,
心想那就沒問題了,
不知道店家的老規矩是否還是一樣,
每人每天每個口味只能各買一包?
答案是:還是每人每天每個口味只能買一包。
這就是連得堂煎餅。
第一次知道連得堂,
是因為有次從嘉義回台南,買了一份蘋果日報,
那天的美食版報導了台南美食,連得堂煎餅,
回家就迫不及待問我爹崇安街在哪裡,
我爹指點迷津後,就跑去買了。
那回去連得堂,
管區警察也跑來串門子,
老闆娘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我說,
現場就是只能每人一種口味買一包,
不然就是電話訂購,但得等上好幾個月。
說著說著,老闆娘遞給我一片剛做好但有點瑕疵的煎餅,
現場吃,煎餅還有熱度。
那一次,還看得到老闆坐在自家店裡,
用巨大、充滿歲月痕跡的爐子手工做煎餅,
我眼睜睜看著麵粉液在圓圓的框框裡,煎硬成形,
午後的陽光混著爐子的熱氣蒸騰。
忽然可以體會,所謂堅持,是怎麼一回事。
這回是第二次去連得堂,
規矩沒變,倒是排隊的人變多了些,
爐子還在,但已經沒看到老闆的現場手藝了,
如今變成置物架的爐子,
忽然讓我了解,所謂變化,又是怎麼一回事。
連得堂的煎餅依然好吃,
雞蛋香,味噌脆,包裝古早味。
可是,彎彎曲曲的小巷,從來無法百年不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