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乎是一看到「尖蚪」這怪不溜丟的名字,就決定要去了。尖蚪尖蚪,到底是尖尖的蝌蚪、還是尖叫的蝌蚪?
平日晚上的寶藏巖,烏漆嘛黑。幾乎只有當地居民出沒,除了像誤闖別人家巷內的我們。從捷運公館站出來,找到汀州路三段230巷,漫長又起伏的巷子,很有山上巷子該有的性格:任性地轉彎又高高低低,走了很久還跳不到下一號。
對我來說,寶藏巖像是台北這個城市的背面。山的另一面是那麼繁華的公館,山的這一邊卻是從台北市任何一個角度都看不見的地方,除非你從台北縣過來,馳騁(或堵塞)在龐大的福和橋上,才會訝然原來城市的背面(同時也是邊緣)是這樣的光景,默默地滋生、群聚在一起,不被看見卻好端端地活著。
當然,寶藏巖最終是被看見了。而我也離題太遠。
說來慚愧,在公館出沒了快10年,我卻第一次來到寶藏巖。走在230巷,不時可以看到水源快速道路上的車尾燈呼嘯而過,而我只能挨著河邊慢慢走。不知道白天的寶藏巖是怎樣,但夜晚的寶藏巖卻讓我感到熟悉,可能是因為安靜得像我台南老家,晚上九點過後就準備熄燈的那種不可思議感,生怕稍微發出聲響就會吵醒隔壁準備就寢的鄰居。
但這種熟悉感無助於引領我尋找到尖蚪。停在某個門牌前左右張望,冷不防從背後傳來一句「你要去哪裡嗎?」回頭看原來是位穿著類似警衛服裝的男子。我報了找不到的地址,他倒是一聽就明白「尖蚪嗎?」邊指著左手邊「繼續往前走就會看到了」。
尖蚪到了。一棟兩層樓的老房子,視野絕佳。屋裡的燈光昏黃,人聲頗熱絡,週間晚上這兒卻是一點也不冷清。我索性邊等小光、邊在外頭拍照,拍尖蚪、拍夜景,不要問我為什麼拍夜景卻把色調調成黑白,可能是這樣比較符合「黑色絨布上散落細細碎鑽」的畫面?
走上小小的石階,推開紗門,進了尖蚪。樓上樓下走一回,決定先在最靠近廚房的角落用餐,我猜這邊應該是以前的飯廳吧?外邊應該是客廳?樓上應該是書房跟臥房?這次沒機會問詳細,下次再說。
時間有點晚,老闆娘帶點歉意地說那不然幫我們另外準備一些菜好了,但要給她一點時間想一下。這一想其實還蠻久的,不過我們也趁這時間東張西望、東摸西摸、東拍西拍。菜單很可愛。
隔著紗門往外拍。
後來我們移到外頭的座位,晚餐終於上桌。胡麻青菜、馬鈴薯燉肉、雞蛋豆腐、泡菜牛肉、以及飲料「柚香汽泡雪露」跟「蔓檸冰釀果汁」,像紅寶石鑲著一圈碎鑽的蔓寧好看又好喝。家常偏日系的口味,不是精緻美食的路線,吃下去卻溫暖了心胃。
猜想是原本飯廳的地方,到了晚上八點多會不定期地放映電影,亂奇妙的。打掉了客廳跟飯廳的隔牆,使得樓梯光溜溜地見人很有趣。更有趣的是洗手間,不知道為什麼還有台風琴擱著,想起小學每間教室都會放置的那台風琴。
屋子裡到處都擺著奇怪的玩意兒,從它們放置的位子來看,就算夜裡搬演玩具總動員的劇情,玩具們大玩捉迷藏恐怕也很合理。
還有燈。
臨走前老闆娘問我們怎麼知道這店?其實我也是亂看網誌看到的。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尖蚪才營業一個多禮拜而已,看得出來店裡客人多半是熟客或同是寶藏巖的居民或創作者,像我們這樣莫名其妙出現的新客應該真的還不多。
但我還蠻喜歡這兒的,暗自決定下回要挑個下午來,賴在這裡看光影徘徊。
尖蚪。 咖啡|酒水|探索食堂.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57號
關於店名的由來,尖蚪臉書上是這麼說的:
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
但其實也沒有什麼
芥川龍之介在短篇遇寓言"蛙"中形容了 過度膨脹的青蛙 天下萬物以蛙為尊
而我們只是在隻小蝌蚪在遇到壓力的時後還是會尖叫
雖然現在我們還微不足道 但我們會很努力的向上茁壯 : )
更簡單的說法就是 阿發是隻青蛙 他也很愛尖叫
.......真不愧是讓我一看到就有fu的店啊!原來是一夥的一夥的!
1 則留言:
隔天我再去, 同行友人問了吧台小姐為什麼叫尖蚪, 得到的答案完全不一樣耶 |||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