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2日
險路務近!錐麓古道太壯闊
一聽說錐麓古道開放了,馬上揪團敲時間。沒辦法,這條路線實在太難搞,去年七月剛開放,只不過動作慢了一點,颱風過境,柔腸寸斷的古道就封閉了,從九月一路封到今年四月;好不容易五月初宣布重新開放,總覺得若不快點兒去,搞不好再來個颱風,又得等個一年半載。於是事不宜遲,火速敲定端午連假走一遭錐麓,順利申請入園,搞定住宿交通事宜;最後只擔心老天幫不幫忙而已,幸好走錐麓古道的那一天,天氣超棒!
朋友聽說我要去錐麓,看了我丟的前人網誌後,說,「好好的路不走,幹嘛去走在懸崖上,我實在搞不懂妳~」哈哈,其實我也搞不太懂,但對我來說,就是因為平常都在走好好的路,所以有這種特別的路、特別的景,才更要去走一走哇!「險路勿近」跟「險路務近」都很好,個人價值觀不同而已,只要別「險路誤進」就ok。
5/29,端午連假第二天,烏雲散去,陽光來臨,感謝老天賞臉!
早上八點半,抵達燕子口。想走錐麓古道,得先過橋;想要過橋,就得先通過入口處的檢查。拿出入園申請證,結果守門人問我有沒有登山證?我整個腦子一片空白,心裡暗罵了一聲更,對吼,要申請登山證!
儘管內心惶惶,仍舊故做鎮定的說「沒有耶!」心裡邊盤算如果被刁難要怎麼裝可憐裝無辜,幸好兩位守門大哥只提醒我們下次要記得申請登山證,就放我們進去了。
走上新建好的「錐麓吊橋」,內心激動難以言喻。終於,我終於踏上錐麓古道了!在吊橋上我走得很慢,因為每一步都覺得好珍貴。橋下立霧溪奔流,對面燕子口則不斷有遊客走到橋邊探頭探腦,應該也是對這橋挺有興趣的吧。。
過橋,接上步道,警告遊客別輕舉妄動的告示牌聳立。
由於後段步道還在整修未開放,這次只能從燕子口走到「斷崖駐在所」,全程3.1km,原路折返6.2km,預估費時約3.5~4小時。
基本上,錐麓古道恰好跟中橫公路隔著立霧溪相望,一在左岸一在右岸。
出發啦。沿途路徑清楚好走,完全不用擔心迷路。經過「1.0K」標示不久,就抵達寬闊台地「巴達崗駐在所」。這裡很綠,廢棄的地基偶而從滿地的綠草裡探出頭來;多數的人為痕跡已經被樹啊草啊花啊掩蓋,最明顯的遺跡就是那兩個石柱吧。
好綠好綠!襯著藍天白雲,巴達崗駐在所好美。
過了巴達崗,就轉入山陰面。滿地黃葉堆積,另一番風情。
1.3K,抵達「巴達崗2號吊橋」。
過橋之後,是我覺得錐麓古道全程中,較累、平淡的路段。不斷蜿蜒向上,但地貌、植被與人文遺跡的變化,並不如前段路程豐富,只能跟自己的意志力抗衡。
走過便橋,開始有較明顯的地形改變。
沿路上遇到下山的山友們,大家都會很好心地說「加油,快到了!」(但我們都清楚這是爬山時最常聽到的善意謊言),而聽到他們大力讚美斷崖的景緻之美,總算讓自己又多點動力繼續走。
2.5K,錐麓古道的精華路段要開始了。告示牌先來一下。
前方,就是赫赫有名的「錐麓大斷崖」,高聳岩壁上被鑿了淺淺一痕,古往今來的人們行走其上,也許時空背景已變,但謹慎畏懼的心情卻是相通。。
斷崖高700多公尺,寬約60-90公分,我們只能順著山壁的走勢,蜿蜒。。蜿蜒,與腳下700公尺深的立霧溪重疊,讓人有種自己的腳印也在這座山壁上留下微微刻痕的錯覺。
終究我們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。終究我們會消失,而山林固守。
行走至此,怎能不向下一望?
這段路,任誰都會秉氣凝神慢慢走。懼高的人扶著岩壁繩索緩步前進,不懼高的人則或望山巒疊翠、或探溪水奔騰;走得太快,就可惜了。
驚而不險的大斷崖結束,抵達「斷崖駐在所」。休息之後原路折返,早上八點半出發,10點半抵達斷崖駐在所,12點半回到錐麓吊橋,全程往返合計約4小時,錐麓古道大成功!
錐麓古道簡介(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):
錐麓古道是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,橫切過太魯閣峽谷慈母橋經九曲洞至燕子口路段上方之錐麓大斷崖,全長10.3公里,斷崖路段介於海拔750公尺至780公尺之間,距離立霧溪谷垂直高度約500公尺,但路面最窄處約僅有6、70公分寬,從上俯瞰太魯閣峽谷壯觀且驚險。
由於此一路段是合歡越嶺道保存較完整的一段,沿途留有部落遺址、紀念碑等,極具歷史文化價值,因此被劃設為史蹟保存區,古道沿途生態也非常豐富而原始,尤其生長在斷崖上的岩生植物,不乏從高山地區因地形及氣候因素降遷至此的物種,更擁有不少珍貴稀有的植物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