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9日

逛剝皮寮,喝碗肉粥



惦念著「剝皮寮藝條通─混搭當代藝術展」展期只到11/1,趁著臺灣光復節這最後的可看之機,禮拜天下午三點多跑去萬華。

那感覺很詭異。。以前來這兒都是為了周記肉粥,但因為禮拜天「剝皮寮藝條通」開放時間只到下午五點,只好忍痛過周記而不入,這可是需要非常大的決心哪!(握拳遠目)

從老松國小旁,沿著廣州街向康定路延伸,就是剛維護完畢、重見天日的剝皮寮歷史街區。。靠昆明街這邊的建築,是「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」,裡面有許多關於萬華、剝皮寮歷史解說、老照片、互動小遊戲,而所謂「剝皮寮老街」則是指康定路173巷,斜斜地穿越康定路與廣州街,短短一段路,兩旁櫛比鱗次的舊商家,完全可以想像當年的風華。



對我來說,重新開放的剝皮寮歷史街區無疑有點修護過了頭,看起來有點太新太乾淨,用心無庸置疑,但本該是獨一無二的歲月痕跡卻太過粉飾,沖淡了原本的老味道。。。相較之下,廣州街另一邊(就是周記肉粥那一排),儘管有些髒亂有些破落,卻還比較真實。。

我跟藝術向來不熟,通常看到「當代藝術」四字就會自動退避三舍,不敢褻玩。。不過,在「新開放」的「老屋」內進行著「當代藝術」展覽,這種兩兩矛盾的組合,倒還頗有趣。

印象深刻的作品有這個。。侯怡亭「剝皮寮變裝秀」。原作是整幅全開的規格,但我僅拍下兔女郎翹臀上的那顆粉紅小球。。攝影加上局部縫製,略顯誇張的俗艷配色,卻把很萬華、很台灣草根性的特色,立體又鮮明地展現出來,過目難忘。




還有這個!Martyn Barratt「美麗寶島台灣之花」。房間角落擺放著電風扇呼呼地吹,散佈在房間內的木片花,隨之呼吸、搖擺、收放、開闔。。喜歡蹲下來把視線降低一點,這花居然給我一種置身玉米田裡的錯覺了。。




以及這個!周靈芝「想像的地景 未來的願景」。。地景,這個詞彙好像從我研究所畢業後就再也沒有閃過我的腦海了。。牆上掛著一幅手繪藍圖,與此相對,則是昏暗室內的一株孱弱相思樹,靜靜矗立;分不清哪一邊是想像的地景,哪一邊是未來的願景,可能是因為幽暗的光線讓空間變得神秘難解,沒有絕對。




逛剝皮寮很有趣,一下子在室內,一下子又跑到室外;一會兒在一樓,有時又可走上二樓;這一刻面對當代藝術,下一秒看見距今至少4、50年以上的老店招牌,包括秀英茶室、日祥旅社、印象賓館、新復興飲食店、舒美理髮、金時鐘錶行、金夜冷飲店...,錯亂但很好玩。。







有些貼在牆柱上的傳單,也很妙。。

例如這個:「人人防偷盜,打死小偷」



跟這個!持效120小時的「威哥王」!



假日下午的剝皮寮,摩肩擦踵,好不熱鬧。。房屋外牆上的塗鴉也很妙,帶著詼諧的喜感,還可對比現代與古早時期的塗鴉風格。





剝皮寮走一遭,還蠻好玩的。。當然,最後免不了要趁著周記還沒收攤前,大啖一頓熱騰騰肉粥+ 香酥紅燒肉的美味組合啊啊啊!!!


周記肉粥: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4號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