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7日

2009台北電影節之─ 總算看了《再見列寧》



每年影展過後,總會出現幾部人們奔相走告的好片,,看過的都說讚的那種好片。有些好片晚一點會上院線,有些可以找到DVD,有些下落不明,有些...有些會在幾年後的影展裡,再度上演。就像《再見列寧》(Good Bye Lenin!)

我已經忘記再見列寧的台灣初登場是在哪一年的影展上,只記得這部片評價不錯,一直想看但也一直沒去找來看。結果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再度放映,就不假思索地劃了位。

看完之後的感想是:非常喜歡導演可以用這麼有趣的角度來紀錄、表現很硬的政治議題。。片中的很多情節只不過是日常瑣碎,可是當日常瑣碎構成了生活面貌,映照出政治更迭,瑣碎也顯得巨大無比。

1989年11月9日,「柏林圍牆倒下了」,兩德統一,對於東德或西德人來說,可能都像是天崩地裂般難以想像,但日子還是要過。。。從所謂「民主社會」角度來看值得額手稱慶的大事,對於社會主義信徒來說卻是未必如此。



《再見列寧》的敘事主線就在於男主角亞利的母親昏迷了8個月,昏迷前柏林圍牆還屹立不搖,東西德之間壁壘分明,社會主義信仰顛撲不破;昏迷中柏林圍牆倒下,西德的文化、商品、媒體快速流入東德,男主角有了新女友,男主角的姐姐在連鎖速食店打工外加認識新歡,這一切昏迷的母親都不知道;結果昏迷的母親有天醒了,醫生警告不能讓母親受到刺激,否則恐怕就會一命歸西,但怎樣才能瞞著母親柏林圍牆早已倒下的事實?

為了瞞天過海,男主角絞盡腦汁想盡了一切可行與不可行、合理與不合理的點子。。包括:把家裡擺設重新恢復成母親昏迷前的景象;從垃圾堆中找出西德時期的瓶罐,消毒後加工成母親熟悉的食品;花錢找來母親以前的學生在母親生日上獻唱;最酷的是還自己操縱電視新聞節目,一開始是用舊新聞影片(在電影裡看到錄影帶覺得好懷念哪) 擋著先,後來乾脆拉朋友下海錄製新聞節目。。

匪夷所思但他居然都辦到了而且還沒有被拆穿。。了不起。

男主角的努力就像是日薄西山的黃昏景象,讓人看了覺得溫暖,但終究是力挽狂瀾。。很喜歡「母親昏迷以致於錯過柏林圍牆倒下的歷史時刻」這樣的設定,很難說這到底是幸或不幸,只能說是命運;也或者是隱喻,隱喻更多明明耳聰目明的人們,面對歷史卻顯得昏瞶無比。。

片中對於「媒體內容」的操弄,也算是淋漓盡致。。舊的新聞影片被拿出來放映卻不令觀眾覺得突兀,該說新聞內容千篇一律還是一成不變還是根本無所謂「新」聞??如果我們習於譴責共產主義操控媒體內容,那麼男主角對於新聞內容的操弄難道就可以被寬容?畢竟,不只一次,男主角的姐姐與男主角的女友都勸男主角該住手了,母親該有「知的權利」。瞧,多麼眼熟與耳熟的話,「知的權利」對比於「保護」母親,相似的爭辯至今仍在傳播圈中無止盡上演。

母親最後還是知道了一切。。因為小孫女學會了走路。

乍看之下毫無邏輯,卻牽一髮而動全身。。小孫女走到窗邊拉開窗簾 → 母親(小孫女的祖母)受到刺激而試著下床 → 走出大門,驚訝發現到處都是嶄新的景象,最經典的當然是直昇機吊走偌大的列寧半身雕像那一幕。。夕陽光輝照在銅像上,宛如最後榮光。

再見列寧。Goodbye, Lenin.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