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蹤「
創藝樹」很久,直到這學期才下定決心報名,因為每週跑一趟永和實在是...有點...遙遠啊!(殊不知,1/7上山參加成果發表時與其他兩位媽媽一聊,才發現我們還是距離最近的!好的我珍惜~)
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樹屋。
好吧也許不止一座。但在這個樹都快要比屋還罕見的世界裡,能有機會真的在一處山林裡、實現打造樹屋,連我都想去上課了啊。除了樹屋難以抵抗的吸引力之外,也希望能有機會讓小人多一點動手做,畢竟現在出一張嘴太簡單了,知道很容易、但能做到卻很少,如何面對問題、觀察環境與素材、思考解決方案、動手做、調整、討論、再修正,各個環節息息相關又反覆循環,過程間又夾雜著(男孩之間的)垃圾話,太紓壓了。
坊間木工課不少,但...我倒不是期待小獺做出精美的木作品,不然就會去報名以作品為主的木工課了;木工操作比較像是為了達到目的(樹屋、木構設施)而需要學會的技能,而非目的本身。
小獺這學期上課的主題是「
樹屋遊戲森林」,包含三個子題:溜滑梯、隧道、懸索,每個子題都會先進行3-4堂室內課,再搭配一日上山施作。老師先透過室內課討論各個子題要考量的面向,有時會帶著孩子去戶外觀察、經過討論後孩子們也要試著先運用竹筷、紙版、橡皮筋、吸管、布料、繩子等等素材做出自己的模型,經過試誤後,再來討論與思考哪些作法可行、哪些需要修正,非常紮實。
工管系的捧油們就想像當年紙飛機大賽進行三大輪就可以了XD。
老實說報名前我也不知道小獺的反應如何,不過從第一堂下課小獺就一直嘰哩瓜啦講個不停的反應就知道:中了!
老師當然也運用了一些心機XD,畢竟所有的男孩都不能輸(小獺這一班全都是男孩),透過分組搶答,每個人都化身妙麗,卯起來舉手搶答好好笑。
至於他們都討論什麼問題呢?群組中有媽媽好奇問過,老師就隨手分享一個問題,我看完題目後就直接放棄哇哈哈:如果你是剛學習過樑柱結構的古人「一塊土地,六塊岩石,請搭建兩個斷面的隧道(砌出你認為最堅固的模式」。
總之就這樣到了期末。前兩次上山施作都是單日,期末是兩天,小獺於是莫名有了外宿初體驗(外掛山上小溪玩水、夜市大嗑鐵板麵),家長則是第二天下午上山參加成果發表。
上了山,還沒看到人影,就聽見生氣勃勃的各種討論聲音在林間迴響。
基地有樹,樹裡有屋,彷彿到了建案現場:各式預售屋(還在蓋)、新成屋(剛蓋好)、中古屋(之前的學長姐蓋的)錯落,每個小孩都是能不落地就不落地,在樹屋間攀簷走壁,媽媽們看到了難免擔心,想想最好還是眼不見為淨......根本是滿山遍野的猴子啊。
小獺忙得沒空理我,這次他們班上山的孩子只有三位,打造了一組懸索與木頭置物籃,兩天時間還略顯不夠用(他們第一天還有跟老師去小溪玩水、去夜市吃晚餐,很爽)。三個男孩有時合力、有時相互吆喝提醒、有時彼此吐槽,實在太可愛了。
成果發表時,由三位男孩跟我們分享這學期三項作品的設計概念:很滑的溜滑梯(斜率角度、緩衝區、長度)、隧道(斷面、結構)、懸索(木頭置物籃的設計目的、量測設計、主繩次繩的功能),大家輪流講解,沒有輪到講解的人就負責協助展示。
男孩們迅速講完就想去玩別人家的溜滑梯了(到處串門子的小獺也好好笑),拋下老師跟我們分享課堂與實作時的觀察。
回家後小獺說第一天晚上有一班是睡在自己蓋的樹屋裡,聽起來好生羨慕,好喔那就請繼續把你們的樹屋牆壁、屋頂蓋好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